喀秋莎的射程就是和平的距离

logo002-2.jpg

  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两年零九个月,197653名志愿军战士为国捐躯。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,而近日《金刚川》的上映,也让我们有机会去重温历史,走近那场残酷的战争,感受将士们的悲壮与温情。

  《金刚川》以三个段落、三种视角聚焦了抗美援朝的一场战斗。为了完成“明天五点,必须过桥”的任务,炮兵连、工兵连的志愿军将士在美军持续性的高空轰炸下不断修桥、护桥,最后用血肉之躯架起“人桥”……影片由路阳、郭帆、管虎三位导演联合执导,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,交出了一份不止于合格的答卷。

  “这就是我们的喀秋莎吗?”当漫天的火箭炮射向美军炮兵阵地时,兴奋的志愿军战士情不自禁地喊出来,这是《金刚川》里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之一,然而,很多“十七八岁的孩子”却没能亲眼见到胜利的一刻,而是化成一座雕塑,守望在异乡的河边。

  青山处处埋忠骨,197653位牺牲的烈士,每一个人都值得用最高的敬意去祭奠,电影特效即便做得再逼真,也难以去还原战场上的残酷,仅仅是《金刚川》中这场十几个小时的局部战斗,就足以让人数次泪目。与妇孺皆知的上甘岭、长津湖战役相比,和板门店谈判同时进行的“金城战役”是收官之战,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意义重大,影片并没有正面表现这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火力占优的战役,在两个小时里反复重现的,只是连级部队如何死守一座桥,在美军轰炸下一次次抢修,以保证大部队按时发起总攻。小树林、玉米地和木桥,全片除了第二段的飞行员视角,基本就集中在这几个局部场景,但因为是借助士兵的角度去体验生死,就显得更为真实、残酷、血腥。毕竟基层官兵更关心的是眼前的任务,工兵造桥,炮兵守桥,完成使命就是胜利,哪怕回家就在下个月,依然无畏于牺牲。

  他们是“最可爱的人”,从《英雄儿女》里王成的“向我开炮!”到《金刚川》里张飞的“你莫跑!”牺牲前的怒吼振聋发聩,而更多的英雄却来不及留下一句话就永远离开。这种残酷才是真正的战场,前一分钟还在抽烟打趣的战友,转瞬间就尸骨无存……长津湖、上甘岭和铁原阻击战,不正是这么一场场的战斗,一块块寸土必争的阵地组成的集合吗?

  吴京和张译饰演的高炮连战友,“关张”之间的深厚情谊从一次次对话中愈加清晰,虽然性格不同,但从抢炮位到省炮弹,相互守望的挂怀,主动暴露位置的决定,背后都是“把生的机会让给你,把牺牲的可能留给自己”的伟大。

  此外,还有邓超、李九霄饰演的连长和班长,只通过步话机说过一句话的女通讯员,那些义无反顾冲上桥的战士,情感上处理得越是细腻,越让人为他们的牺牲惋惜,不忍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突然破碎。而影片三段式的特殊结构,又让这些情绪叠加,从不同的角度去细化、追溯,如果说这样是为了煽情,那魏晨的那句“埋了吗?”却是把巨大的悲痛压在心底,反高潮的“简单”表达。

  管虎、郭帆和路阳三位导演的合作,守桥连队、美军战机和高炮连的同步叙事,固然是因为这次《金刚川》的“时间紧、任务急”,必须在三个月之内打完这场“硬仗”,但如果能擅用非线性剪辑,反复拼合细节,也能让战局全景更加明朗,人物塑造愈为丰满,便于观众补充逻辑。

  譬如,张译为什么要暴露自己,第一段只有守桥部队的旁观视角,到第三段时才从当事人的视角来连贯情感,虽然结局已经知道,但这种对素材的再利用还是能做出必要的悬念。当然在叙事的连贯性上,这种交叉和后补仍有缺漏的遗憾,像吴京打完炮弹后拿起“手枪”的瞬间,当然不是像“神剧”那样去打飞机,而是要打出信号弹,为第二炮位的张译照亮天空,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友打下敌机的战机,但导演却没有机会去解释这个英勇的意图。

  自22年前《拯救大兵瑞恩》大获成功后,各国战争片都逐渐把视角从领袖、将军转向了普通士兵,战略大局的运筹帷幄少了,战场上的第一视角多了,前线壕沟的以命相搏,残肢断臂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,英雄主义的悲壮感扑面而来。诺兰拍《敦刻尔克》时也通过多线结构,海陆空视角来重构战场空间,但那本就是影响二战的大战役,时间编排也更为精准;相比之下《血战钢锯岭》的战斗规模要小得多,战略意义还不如《金刚川》,吉布森则把功夫花在了战场逼真度和血腥的渲染上。此外,像《狂怒》的坦克战、《灰猎犬号》的海战、英国一战的《1917》、苏联卫国战争的《潘菲洛夫28勇士》等等,在遵循历史事实和军事专业的基础上,多少也做了“传奇化”的虚构处理,与其去挑剔细节,不如肯定这些影片在情感上的充沛,以及普及军事知识上的价值。而《金刚川》里最核心的戏剧矛盾,就是高炮连与美军战斗机的“斗智斗勇”,把军人的使命和男人的复仇两种情绪叠加起来,更值得咀嚼。

  炮兵向来是技术兵种,可新中国那时连自行车都不会造,兵工基础薄弱,张译和吴京打下美军F-4U夜间战斗机的M1939式高射炮都是前苏联援助的。片中可以看出防空班组训练娴熟,配合默契,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,但只有3000米的射程,更关键的是缺少炮弹,弄得张排长只能“抠抠搜搜”省着打。其实第五次战役后,志愿军的火力较前期大幅度提升,金城战役时对阵美国和南朝鲜已占有优势,但《金刚川》里为了增添戏剧性,还是设定了志愿军只有两门能用的炮,两位数的炮弹,而美军却有F4U战斗机、B26和B29轰炸机这样巨大的局部装备优势。片中的志愿军连队,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美军榴弹炮、机炮、延时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轮番攻击下,却从未挫伤必胜的意志,且并不是一味的“人海战术”,隐蔽、抢修和反击的时机都遵循着战场定律。

  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衬托出自己的强大,美军也不全是“少爷兵”,李奇微接任指挥权后的确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,所以郭帆执导的第二段小标题是“对手”而不是“敌人”,这既是延续了“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重视”的精神,也更能体现军事层面的冷静。

  管虎则毫不掩饰自己的“三国情结”,甚至可以说把《金刚川》当作现代版的《长坂坡》来拍:刘关张三位的英勇牺牲,是为了接应“白马赵子龙”,美军王牌飞行员希尔与志愿军高炮排长张飞的互射,仿佛就是中国古代两军阵前的大将对决,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,马革裹尸,方见血性。这种用古典思维方式来诠释现代战争的手法,太风格化,效果见仁见智,倒是张译的表演令人赞佩,颇具层次感和细微处的感染力——相比希尔牛仔式的冲动,张飞的坚守阵地不仅“报了老关的仇”,还遏制了美军的低空空袭,为工兵连搭“人桥”争取了时机,这自然不是什么“莽撞人”,而是十九万英雄中的一员。那漫天的喀秋莎火箭炮,就是祖国为他们鸣响的礼炮,绽放的烟火。

timg.gif

来源:北京青年报 

图片: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

chujibiaoyu001.jpg

美文图集热门推荐